为追跳跳鱼,一男子被“封印”在海滩上 赶海时,这些事项要注意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4:36:02 21

  一到暑期,封印海边游玩成为许多人的为追活动首选,而“赶海”捡海鲜更是跳跳滩上能上能下网其中一个热门环节。然而在这欢乐的鱼男意活动背后,隐藏着许多潜在的被海危险。

近日

浙江温州龙港市琵琶山附近

一名男子首次赶海

当看见滩涂上

有许多小螃蟹和跳跳鱼时

便忍不住上前追赶

谁知还没等追到它们

自己反倒陷入淤泥中

难以“自拔”

消防员接到求助后

与众人合力

将男子从淤泥中慢慢拉出

转移至堤坝安全区域

  安全提示

  了解当地潮汐时间、为追地质情况,跳跳滩上能上能下网避免进入未开发或警示区域:淤泥通常出现在河口、鱼男意红树林边缘、被海潮间带滩涂(退潮后露出的赶海广阔平坦区域)的地方,避开踩踏有水渗出或看起来特别“光滑”的时事区域。

  若不慎陷入滩涂、泥潭、沼泽等,应尽量扩大身体与沼泽地的接触面控制下陷的速度。若发觉双脚下陷,应该把身体后倾,轻轻跌下。跌下时尽量张开双臂以分散体重,这样可使身体浮于表面。

  身体不再下沉后,可以接近干燥地面,或攀扶一些身边的附着物,例如树根、草丛,可拉它借力,小心谨慎地移动身体。

  如有人同行,应躺着不动,等救援人员抛救援绳或伸一根长竿过来,拖拉自己脱险。

  海边游玩“浪大危险”

  一家三口被卷走

前不久

一家三口在广西北海红树林赶海时

遭遇天气突变被海浪卷走

1人不幸遇难

  安全提示

  不要在天气及海况条件恶劣时下海,如果收到灾害性海浪警报,切勿靠近海边观浪观潮。

  注意潮汐变化:赶海尽量选在退潮后1小时至涨潮前1小时之间进行。一旦发觉潮水开始回涨,应尽快返回。一旦被困切勿盲目下海回游,应保持冷静迅速报警求助。

  谨防离岸流:离岸流一般离海岸30至40米,没有浪花,颜色较深。它的速度极快,而且表面平静具有迷惑性,能将强壮的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引起溺水。遇到离岸流不要尝试逆流而返,要朝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横向游离。如水流阻力太大,无法横向游出,应放松身体随波逐流,等到外海区域海浪逐渐平稳,尽量保持与海岸平行的方向游一段后再游回岸边

  “小海鲜”伤人

  多地游客赶海被扎伤

  最近

  厦门五缘湾沙滩3人被水母蜇伤

  出现红肿、刺痛等症状

  安全提示

  赶海过程中,一定要穿戴好防护装备,避免被礁石、贝壳等刮伤,或是被水母蜇伤。

  如果不小心被蜇伤,可以用海水冲洗伤口,并用镊子或干净的硬物轻轻刮掉皮肤上残留的触手,严重的话要及时就医。

  对于一些不熟悉的海洋生物,记住三不碰原则:不碰不认识的生物,不碰海洋生物分泌的黏液,不碰刺状结构的生物。

  芋螺,它们外表艳丽,色彩斑斓,常被误认为是无害的贝壳收藏品,却能在瞬间释放足以致命的神经毒素

  海边常见会蜇人的水母包括海蜇、紫纹海蜇和箱水母。海蜇是中国沿海常见的水母,其触须会释放毒素,引起剧烈疼痛和皮肤红肿。紫纹海蜇也常见于沿海地区,触须含有强烈毒素,被蜇伤后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灼伤感和红肿;

  蓝环章鱼的毒液主要含有河豚毒素,即使是微量的毒液也足以致命。被蓝环章鱼咬伤后,中毒症状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,包括剧烈疼痛、麻痹、呼吸困难、恶心和呕吐,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。

赶海的魅力

让许多人都无法抵抗

温馨提醒

享受赶海的乐趣时

更要时刻保持警惕

确保自身的安全

  监制丨郑弘

  制片人丨房轶婷

[ 责编:李然 ]
本文地址:http://hubei.jn5208.com/news/09c2099970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利用新媒体散播邪说大肆敛财!警惕互联网上的魅影

风油精、清凉油、藿香正气……这些“国民解暑药”你用对了吗?

科普漫画|热到失眠?空调+内调,睡个好觉并不难!

关爱颈椎,守护“生命之桥”

擎开放之旗 领服贸之先——从服贸会之变看中国服务业开放新标杆

友情链接